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科热点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来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 发布日期:2013-10-24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前沿问题研究

中山大学 郑永廷

zsuzyt@263.net

• 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与教学有何区别

★高校教育与管理状况、发展趋势怎样

★高校教育与管理面临哪些前沿性难题

★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与管理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教育与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两项基本职能

——教育的实质及其相关概念

☆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整个过程和说服(用规则、要求)过程

☆教育与教学的区别:教学是教师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担任教育工作而不是教学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的特性:具有整体性、全面性、育人性、方向性,育人(取向与规范)是教育之本,因而教育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价值。

海德格尔在就任弗莱堡大学校长演说强调:“承担校长之职,就有义务对于这座高校进行精神的领导。作为追随者的教师和学生,惟有真正并且共同扎根于德国大学的本质,才能苏醒过来,获得力量。”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教育使用的主要概念

——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系统、定型、经过组织的社会意识,如哲学、政治学、法律学、伦理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司政课)

——意识形态的内涵: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系统化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对社会经济形态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和政治制度的自觉、系统反映;体现和服务于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意识形态领域:是社会结构中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竖立其上的“观念上层建筑”领域,既有主流意识形态,也有异质、残余、新型意识形态因素

——意识形态及相关概念的关系:

意识∈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要素与结构

文学艺术意识形式↗

教育意识形式 ←

伦理道德意识形式←础

政治法律意识形式←基

哲学意识形式 ←济

历史意识形式 ←经

宗教意识形式 ↖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2、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总称,与其他专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育覆盖的全域性与全员性统一

在我国,思政教育覆盖社会各个领域与社会全体

成员,形成了不同领域与群体的思政教育类型,

其重点是干部与青年学生思政教育。这一特点突

出了地位与价值,但大众性影响神秘性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其二,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统一

教育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各种意识形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正面实际内容、国外借鉴内容、群体创新内容等;对重点对象的教育,内容既要有综合性还要有系统性。这一特点,决定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对象与环境实际,进行多样内容选择与整合,与专业知识教育相区别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其三,教育要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

思政教育既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遵循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注重科学性;又要坚

持以人为本,确立正确目标,富有关爱情感,体

现价值性。只有把理论与当代社会实际、生活实

际、思想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统一。坚持这一特

点是避免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特殊错误的关键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4)教育内容的内化性与外化性统一

——内化性即认同、信

仰性;外化性即运用、

实践性。两者统一既是

科学性与价值性要求的

结果,也是与其他教育

相区别的特性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

其一,学科确认——规范与纪律

学科:按知识性质或学术领域的分类

英文学科表述:subject discipline:主题、纪律

学科知识性质:是学科内涵(或中心)与学科外延(或边缘)的统一

学科特性与边界:通过学科的概念、范畴(或话语)规范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其二,学科特点与学术特长(专长)

☆学科特点与专长:适应和掌握学科规则、经受学科规训的专业人才所具有的特点与特长

☆学科特点决定人才专长:掌握学科特点是培养专业特长的基础与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殊研究对象、特殊研究场、特殊研究方法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4、思政教育在经受不断冲击下显示成效和发展

☆16号文件下达前:思想道德学、思想现象学、思想关系学、思想工作学、思想理论教育学、“两课学”等概念先后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科政治内容的边缘化倾向

☆在制定16号文件期间,中央领导经过调查研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概念,制止冲击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6号文件下达后:以博雅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普世教育等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主概念冲击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概念

☆博雅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自由教育同义,自由教育也译作博雅教育、文雅教育,这些概念先后是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教育主概念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经济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冲击

需要提出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中国人文知识、人文传统、人文精神教育?

——西方国家通识教育尤其是核心课程是不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重视通识教育的高校是不是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20年时间走完从本科—硕士—博士—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历程,拥有66个博士点,300多个硕士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快速发展的奇迹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5、管理及相关概念

☆管理: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说:“管理就是制定决策”;得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界定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要素组成

参[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参[英]得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与管理相关的概念

——制度: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法规:法规、条例、规则、章程等的总称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管理:側重思想管理,称“软管理”

6、我国高校与西方国家高校概念使用差异

——我国高校侧重使用教育概念的原因

我国具有重人性善与伦理、注重德治德教传统、创造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

西方国家具有人性恶与契约、注重法治与管理传统、探索并坚持管理理论的国家

• 一、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认识我国高校与西方国家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我国高校的特点与优势是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西方国家高校的特点与优势是管理,特别是学校制度管理与学生事务管理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发展战略与策略

——国家关于教育发展战略与策略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重申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

☆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

☆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信念、目标主导,作为动力源泉、价值规范

☆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原则

☆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改变教育、管理的传统状况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国家关于管理发展战略与策略

☆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强调依法治国,确立建立法制国家目标

☆确立并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强调高校开展创新教育

☆明确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强化和完善干部任免、监察、审计、问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2、党的十七大部署文化建设新战略

一是改变文化的“三大组成”:突出精神文化地位

二是提升精神文化价值“三个表述”: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国家软实力提高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是强调精神文化建设的“三个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2、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高校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管理体系

☆确立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

☆形成了富有民族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机制,赋予高校动力与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推进高校科学发展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具有体现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选举、任免、管理制度,保证高校正常运行

☆创立了我国高校教育与管理学科,促进教育与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

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管理体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是我国高校与西方国家高校区别的根本所在,是高校领导必须掌握的基本准则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物质文化、科技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人文文化)在理论上与实际发展中的不平衡

★有些高校过分热衷于新校区建设,力求豪华超越其他,贷款巨大,实际上把大楼放在了大学之首

★有些高校重智轻德、重科技轻人文,居然敢于大幅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显然把科技放到第一位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4、一些高校为什么不同程度存在重科技文化、轻精神文化,重智育轻德育倾向?

一是一些高校领导没有对高校文化做层次划分,其所重视的文化实际上是科技文化即工具文化,这是高校落后于现代企业的地方

二是一些高校领导没有对现代科技发展做条件分析,把发展科技作为目标追求,忽视主观条件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是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精力分配、价值导向等方面存在对人问的挤压:

正如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美]德怀特·艾伦所说:“20世纪,高等教育自发地把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当作了主要目的。当今,知识量已经翻了好几倍。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艾伦警告: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作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

• 二、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联合国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科学进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受人们支配的,它们服从它们自己的逻辑,而它们的逻辑是非人性的,”“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结果。它已经危害着,并且仍然在破坏着人与他的环境之间、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与他的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无可挽回的分裂状况正在威胁着人类。”参阅(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 三、思政教育现实难题研究

1、面临竞争领域、虚拟领域、风险领域、多元文化四大领域交汇的复杂时代背景与特征,对每个领域的特性、作用、发展我们需要深化研究

2、与上面四个领域对应的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风险压力、选择压力四大压力的形成机制、价值导向也需要深入研究

• 三、思政教育现实难题研究

3、大学生个体与群体适应、驾驭四大领域和转化四大压力是他们当前面临的第一位问题

4、在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条件下,高校教育与管理的因素更为复杂,有效性面临挑战,需要领导者不断研究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

• 三、思政教育现实难题研究

5、工作与研究的思想转变

随着社会流动加大,风险与危机频发,高校教育、管理、教学、科研都处在常规事态应对与研究向模糊事态(或灰色、偶发)应对与研究转变,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流动、风险与危机状况下的决策研究,掌握应对危机与风险的预测、预防、化解、转移的理论与方法

• 三、思政教育现实难题研究

6、运用新系统科学方法(CAS)对付复杂适应系统

一要突破传统线性教育局限,拓展非线性教育

二要突破传统个体思维与行为局限,增强组织聚集能力以及主体与教育、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发展面向未来、虚拟领域的预测预防、压缩时空、优化整合功能,开发教育资源涌现模式

参阅霍兰《隐秩序》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版

• 三、思政教育现实难题研究

7、研究压力转化的现代方式

★转化的基本理论——物质与精神、政治与经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基本关系在当代的表现——高消费与高文明、高政治与高发展、高科技与高人文

★四大压力综合主要表现为思想(心理)压力,转化的主要方式只能是增强内在动力——形成理想信念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1、人类社会精神文化发展趋向

☆早期对自然、神力的崇拜

☆古代对帝王、体能崇拜

☆近代对智能、商品崇拜

☆现代对人才、潜能崇拜(潜能是情商智商统一)

总体发展趋向:由重自然到重社会、重神力到重人力、重依附到重自主、重体能到重潜能发展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2、社会领域竞争越激烈越需要精神也越创造精神

——我国革命时期的精神文化

——经济领域的管理文化

20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在企业采用定额奖惩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即“泰罗制”,偏重物本管理,蕴涵精神文化不多

20世纪初开始,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资本家寻求发展条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文化需要处在需要的最高层次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美国管理上有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的命题,把人际关系、人的情感等非生产性文化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突显出来,形成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注重人本管理

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震惊西方社会。美国一批专家研究发现,日本企业致力于“软文化”管理,注重强化全体员工观念上的共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创立企业文化理论,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参阅[美]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等著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探索企业成功之路——美国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年版

当代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学习型组织理论、软实力理论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软实力

美国学者克莱因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有名的“国力方程”,把“战略目标”与“国民意志”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斯拜克曼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力量

英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库伯认为:合法性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

软实力: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文化、外交等软要素;硬实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

软实力提高途径:对内激励民众士气,整合民众力量,发挥民众聪明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以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的能力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学习型组织理论

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学习社会”概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学会生存》一书阐述“学习化社会”思想

1979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研究报告《学无止境》阐发“社会学习、团体学习”理念

1990年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2001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要在我国“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思想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学习型社会”写进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9年《关于加强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党组织要求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实质:为了发展活力、动力、凝聚力、竞争力、批判力、创造力,提高软实力,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创新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彼得·圣吉认为,现在全世界在管理上正在酝酿一个新趋势,这个趋势由全球竞争所带动。在过去,低廉的天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传统的管理系统也是被设计来开发这些资源。然而这样的时代正离我们而去,发挥人们的创造力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领导者与管理者已经开始深切地体验到,我们一定能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找出对策来化解那些根源于不断分割所产生的组织病毒,它只会消耗人们大量的精力,不断打击人们的工作意愿,使组织永远不可能建立伟大企业所必须的根基

因而他提出了获得资源的两个大众化相关方式:一是发展团队学习,进行“深度汇谈”,“建立共同愿景”并“将个人的愿景整合为共同的愿景”;二是“消除组织病毒”

参阅[美]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三联书店1998年版

• 四、当代获取资源的思路与方式

当代社会精神文化及其价值为何彰显

精神文化与经济、科技的整合互动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经济、科技决定论与精神动力论的统一,其核心是经济、科技发展的根源、动力是从经济、科技自身去满足,还是要从人那里去寻求的问题

——国际上在文化讨论中有一个说法:文化是经济的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