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理论 > 正文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来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 发布日期:2014-05-12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主讲人:郭建宁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主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讲座要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

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又有机会在人民网访谈节目和大家交流。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大家知道,这段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这个命题使用的频率特别高。广播、报纸、媒体、讲座,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特别是20142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以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践行、学习、宣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和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的道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连接,他们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阐释和把握?所有这些,都是今天我们这个访谈节目中需要解答的问题。

我想从三个方面,三个大的问题来展开。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都知道,十七大的时候,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样,就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内容很丰富,但是,它也需要有三个转换。第一个转换,就是从体系过渡到核心价值,或者叫核心价值观,或者叫格言警句,使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耳熟能详、通俗易懂、过目不忘、妇孺皆知。这是第一个转换。第二个转换,就是从学术圈、理论界到老百姓。使普通的民众,所谓的草根,也都能够理解、了解、认识、把握,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有一个大众化的问题。这是第二个转换。第三个转换,就是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我的专业是哲学,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知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在知行问题上,有两个方面的争论,一个是先后的问题,一个是难易的问题。有人说,知先行后,有人主张知后行先。有人说,知易行难,有人认为知难行易。争论不休。但是最终大家在一个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就是不管是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不管是知先行后还是知后行先,最重要的还是要知行合一。我们今天叫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古代就叫知行合一。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一个知的问题,而且是一个行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重在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所以我们是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就是我们来培育与践行、概括与凝练核心价值观,实现这么三个转换的具体尝试。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去年12月中办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24个字大家都知道,它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是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就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的统一。

从国家层面来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说明什么呢?它说明我们的现代化、我们的发展,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现象,一个多维的、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协调,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十六个部分六十条,里面强烈地凸显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决定》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把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一种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特别强调依法治国,《决定》里面专门有一条就是要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多次讲到要有法治思维、以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说,凡属重大改革,一定要于法有据。要让人民在每一个具体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法治的力量、依法治国的力量,建设法治中国。这是讲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再比如说,我们讲以后教育就近入学,比如说废除劳教等等,这也体现了一种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应当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它的价值更加凸显。

就公民层面来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特别重要。我觉得,尤其是诚信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了,要加强道德建设,加强诚信建设,提高社会的公信力。

这样24个字、三个层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样一个整体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呢?它的重大意义何在呢?我是这样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同时,它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的根本的价值追求。

具体来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我觉得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就做一件大事,写一篇大文章,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就是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我们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推向前进。这是第一点。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今天的社会发展太快,我们说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在变化、变革、变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讲现在是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大数据,年青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独立性、差异性、多样性、可变性。我们面临的是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怎么办?它需要有一个思想引领、精神旗帜、文化导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承担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它就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刚才我提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有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里面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是我们讲的人民至上。同时,特别强调公平正义,把它作为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同时,也特别强调法治中国、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统一。人民至上、公平正义、法治中国,将会极大地激发人们改革的正能量,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社会基础。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让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叫发展关键期、发展机遇期,当然也是矛盾凸显期。怎么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我们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种价值支撑。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大家知道,软实力这个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六个方面:其中有三个方面就是经济、军事、科技,这是硬实力。还有三个方面,就是政治、文化、外交,这是软实力。需要注意的是,到了我们国家以后,我们一般就直接叫文化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硬实力是靠强制,比如美国的军事干涉、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你不听我的,就封锁、就轰炸、就占领,这是一种强制力。但是软实力不是靠强制,而是靠吸引。硬实力是靠强制,软实力是靠吸引,硬实力是一种强制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它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认同了这种价值观,按这种价值观、行为、处事、做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观。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对内它要有凝聚力,要凝聚我们13亿人,56个民族,对外。它要有影响力,有话语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文化走出去。一个是对内有凝聚力,一个是对外有影响力,因此文化软实力的比拼说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重中之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下面说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刚才我们提到,今年的2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题目是这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224号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13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关注,他一方面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样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和把握,这就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谈到这个问题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它的重要地位,他说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里讲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里讲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里讲的是根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这里讲的是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里讲的是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这里讲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里讲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这里讲资源。这是第一个层面,是讲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第二,他还概括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他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讲得比较全了。他说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一共讲了六个方面。我觉得应该是讲得比较全面、比较系统了。这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六个方面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他讲方法论。怎么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他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他特别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也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做的一件事,就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这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讲它的重要性—根基,第二个方面讲了六个方面的内涵、内容,第三个方面讲方法,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觉得习总书记这一年多来,许多场合讲的话,比如去年的两会,比如去年的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讲“四个讲清楚”。比如去年11月他到山东去了曲阜,看了孔子研究院,讲民族的复兴要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比如,去年第12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文化软实力,今年224号,第13次政治局集体学习,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不久前,他到欧洲访问,在德国,在法国,在欧盟总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都讲了很多关于文化、文明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一年来,他关于文化讲得特别多,也非常深刻、非常到位。过去我们一般讲文化,还是策略性的、具体措施的,而从习总书记这些讲话是从战略的、总体的高度来把握的,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怎么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文化几千年,它是传统。但是,它的一些内容又是超越传统的,超越时代的,具有现代性的。因此要把传统和现代打通,使两者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首先要传承,传承是前提,是基础。同时,还要讲创新。创新才是方向,是生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走向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识别码。首先我们要讲传承,它是我们的安身立命,它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血脉。但是,人类社会毕竟已经发展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还要讲文化创新,要激发全社会、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的辉煌,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第三,内容和形式。以前我们往往讲文化的时候,比如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我们说它是新民主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说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就把内容和形式分开了。我觉得文化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民族性是形式,但它不仅仅是形式,也应该是内容。民族性不仅要体现在形式中,而且要体现在内容中。只有既体现在形式中又体现在内容中的民族性、民族文化,才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

大家看,中央电视台CCTV去年播了一个节目叫《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学生来写汉字。今年的春节,它有一个街采,街头采访的节目,家风是什么?后来和光明日报有一个家风家教的大家谈。一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个家风是什么,应当说反映是相当好的。大家都给予好评。为什么?说到底,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认同,它体现的是民族性的形式与民族性的内容的统一。这是第三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还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方面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大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说最后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信,人无德不立。刚才我们讲到,今年22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源泉。所以我们今天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道德建设,把道德建设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点、一个重要的内容。为此,我想讲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美丽中国”,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也是道德文明的概念。大家知道,美丽中国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写,这部分也写得非常好。提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理念,应该说是非常好。但是我要说的是,虽然美丽中国这个概念是在生态文明部分提出来的,但是它不仅具有生态文明的意义,而且具有道德文明的意义。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概念,而且是道德文明的概念。也就是说,美丽中国不能没有山清水秀,土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雾霾、PM2.5爆表,当然不是美丽中国。但是,道德失范、价值失灵、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或者主流价值观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那当然也不是美丽中国。因此,我觉得,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加道德文明、山清水秀加道德提升。它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统一。比如,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比如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乡村教师,讲的就是道德文明这样一种正能量。

再一个观点就是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这30多年我们发展特别快,成就巨大、举世瞩目、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国崛起或者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一定要有一个思想与文化的引领、思想与文化的内涵、思想与文化的支撑。也就是说,大国崛起要有一个根,要有一个本,要有一个魂,它是我们的源泉,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家园。因此,大国崛起就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没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的复兴是难以想象的。民族的复兴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也就是说,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应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而且要走出去,提升我们的软实力,有话语权,有影响力。

最后一句话,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比如我们现在路宽了,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有房、有车,手机、电脑,这都是进步。但是最终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每一个人,13亿人,他的道德修养、精神气质、健康人格、文化水准,要有一个总体的提升。这从具体的方面来讲,老人跌倒要不要扶,就不应该是问题。中国式过马路就不应该存在。地沟油、瘦肉精、问题奶粉、染色馒头,就更不应该出现。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全社会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刚才,我们通过三个方面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前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要通过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担当。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